对过热、过烧的判定,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是低倍检查、金相分析和断口分析等三种方法。这三种方法相互配合,相辅相成地使用。
1、低倍检查
合金结构钢过热之后,在锻件低倍上表现为低倍粗晶。低倍粗晶的显示方法如下:一般采用1:1的盐酸水溶液热浸蚀。对材料纯洁度较差的电弧钢,采用10%~20%的过硫酸氨水溶液等冷浸蚀剂,效果较好。在过热锻件的酸浸低培试片上,按过热程度不同,用肉眼可观察到:轻微过热时有分散零星的闪点状晶粒;一般过热时晶粒呈片状或多边形;严重过热时则呈雪片状。目前尚无统一的低倍检验标准。
2、金相分析
利用腐蚀剂对磨制好的金相试样进行电解腐蚀或化学腐蚀,然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晶界及附近有无过热、过烧的特征,进而判定钢材是否过热与过烧。
在大多数情况下,应用饱合的硝酸铵水溶液对试件进行电解腐蚀,然后在显微镜上观察基体和晶界的颜色。过热钢奥氏体晶界呈白色,基体呈黑色。过烧钢晶界呈黑色,基体呈白色。
也可应用硝酸加硫酸的水溶液或奥勃试剂,对试样进行化学腐蚀,效果也很好。已过热的钢在显微镜下可见到黑色断续或完整的晶界,而过烧钢的晶界则呈白色。
3、断口分析
用断口来检查材料的过热、过烧,也是一种既简便又可靠的方法。通常有两类断口,一类叫萘状断口,另一类叫石状断口。石状断口是经调质处理后进行的检查。
所谓萘状断口是典型的穿晶解理断裂;而所谓石状断口是典型的沿晶断裂。萘状断口可以显示晶粒的大小,但不能反映第二相颗粒沿晶界析出的情况,即不能表征材料是否稳定过热。
采用石状断口来评定过热则有以下优点:
1.石状断口表面上出现的过热小平面的大小,反映了晶粒的大小;韧窝的大小和数量多少,反映了MnS等夹杂沿原奥氏体晶界的析出情况;
2.在纤维状断口上出不出现“过热小平面”,标志着稳定过热是否开始;
3.过热小平面的尺寸、形状、数量及分布情况,反映过热的严重程度。
当断口由纤维状完全变为过热小平面时,就表示严重过热了,可见在韧性状态下检查钢材是否过热,是比较合理的。